本报讯 记者李娜报道 我国有竹子自然分布的21个省(区、市)和特区原产及引进的竹亚科植物有43属707种、52个变种、98个变型、4个杂交种,共计861种及种下分类群。近期,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主持、四川农业大学协作完成的“中国竹类资源调查及《中国竹类图志》的编撰”课题结题,课题组结束了15年的清查工作,摸清了我国竹类资源家底。
自1998年起,课题组科研人员对我国竹种资源挖掘、整理、重要经济竹种遗传资源、优良种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出版《中国竹类图志》、《中国竹亚科属种检索表》和《中国观赏竹》。期间,科研人员发表“月月竹属”竹子新属1个,佯黄竹、花青皮竹等竹子新种51个及条纹长枝竹等竹子新组合40个;挖掘整理我国5类259种特种竹资源;实地拍摄43属548种及种下分类群的分类特征、生境等彩色照片1910张,其中,首次公布300多个竹种(含变种、变型)的原产地实物照片。
中国林科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史军义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云南竹类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竹种数量居全国首位。云南西南部和南部特产的巨龙竹,其秆径可达30厘米,秆高可达30米,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云南东北部巧家药山特产的蔓竹,在海拔3300米-4000米的高度形成大面积的高山草甸状纯林,是当地重要的水土保持竹种。
史军义介绍,课题组成员首次编制了中国原产及引进竹子的耐寒区划图,将中国竹类植物分布区按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划分为7个区,提出了每种竹子的耐寒区位,为竹类植物的引种和栽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首次报道的马来甜龙竹、小叶龙竹、会泽箭竹等7个竹种的果实(种子)特征,为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提供了云南生长的黄竹、灰香竹、筇竹等5种竹子种子20万粒。
课题组还利用阶段性研究成果,设计、指导、参与建设了四川省长宁县占地面积达3000亩的“世纪竹园”,竹园引栽各种竹子428种,带动周边农户8000余户,创造经济效益1.1亿元;指导重庆梁平县建设“百里竹海风景名胜区”,建成了400多亩的竹种收集园,辐射农户1600余户,创造经济效益6700万元。项目推广过程中,科研人员先后培训技术人员近1500人,开展竹资源培育示范和推广24万亩,9600多户农户受惠,近3年帮助竹农新增产值1.77亿元。
(责任编辑:黄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