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利用林业、竹子和高价值木材加工来加强与所罗门群岛的联系,这是“一带一路”木材、林业和竹子外交的最新例证。
与此同时,包括所罗门群岛首席林务官克里斯蒂娜·加布瓦伊在内的11名林业官员已从中国返回,参加了由中国设立的为期两个月的强化培训项目,旨在提升所罗门群岛的下游加工能力。
加布瓦伊告诉《中国日报》:“所罗门群岛的森林覆盖率约为90%,该国大部分收入来自伐木,下游产品的开发有限。” 虽然伐木仍然是所罗门群岛最大的出口产品,但不可持续的做法已引起当地社区的担忧。“我参加这次研讨会是因为所罗门群岛政府认识到这次培训的重要性,”她说。“在这里,我获得了新的理念和技能,包括如何将木材转化为增值产品。”
该项目于5月至7月举行,包括对浙江省和河南省的实地考察,学员们在那里学习了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策略和木材产业供应链。实地考察和文化游览让学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与森林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我们了解了中国从狩猎社会到农耕社会,再到工业化的发展历程,而工业化带来了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加布瓦伊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我来说很新颖,它完美地概括了林业,”她告诉《中国日报》。“林业就是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超过30%的林产品供应链将直接受到中国产业的影响,涵盖全球林产品种植、生产、制造和分销的各个环节。
所罗门群岛代表团与中国专家就推进太平洋地区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议题包括打击非法采伐、推广社区共管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以及建立灾害预警系统。
尽管加布瓦伊受到中国技术进步和绿色能源倡议的启发,但她也承认,将这些经验应用于国内仍面临挑战。“鉴于我们的国情,所罗门群岛是一个小国,我们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她说道。“我们不仅可以依赖木材产业,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加布瓦伊说道。 “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设施。”